位于上海的乐开书店曾在 2020 年举办了两个月的「在地刊物展」,《家园》便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杂志之一。除此之外,《1314》设计与艺术杂志也很不错,值得推荐■◆。未来,期待能有更多适合大众去阅读的精品杂志,希望更多杂志可以继续保留纸刊。
在书架上的纸媒杂志中,确实你能发现某种共通或竞争,上面提到的两本杂志从编辑思路到页面排版和纸张印刷,都让人赏心悦目■◆★■■。出于职业习惯,我会根据不同年龄★◆★、职业的顾客,推荐不同的杂志,还是因人而论★★■。这些年亲自体验了实体书店的难处★■◆★,应该感谢社会各界对实体书店的关爱,实体书店和实体书一样,未来会变得愈加珍贵,我们定能从中收获幸福!
其实自从高中毕业之后对实体书的需求就降低到了不敢想象的地步。一方面大学时候的教材不一定比打印店整理好的 PPT 好用,工作之后电子设备解决一切阅读需求;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变得比较肤浅◆★★■★,喜欢简单直接的刺激,容易失去耐心导致看不下去文字。
实体杂志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它是一张更大的网,波及很多行业的发展★◆,对更多优秀的从业者影响深远。实体杂志很“杂”但是又整体,它通过版、刊◆■★、期、卷构建了结构的方,通过年◆◆、月■◆◆★◆、周构建了时间的长,通过刊物的定位、编辑独特的观点★◆◆◆★■、协调有序的美学和起着行业背书功能的广告位构建了媒体的力量。在那个时光里,实体杂志内容很整体,观点稳定而连贯★◆◆,读的时候很惬意,整理或处理的时候很麻烦。期待实体杂志可以在生态与生活的变化之下找到新的出路,重新回归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关于杂志◆◆■◆◆■,大部分出场时间是在没有信号的出差途中■★★◆★,至于自己会买并且至今还在看的,应该只有《安邸》★■。其实看《安邸》也是本着实用主义,当时自己装修第一套房子的时候★★★◆★◆,小红书还没有这么流行,好好住过于实操但是美感不足,所以会想着看看家居杂志上的案例和设计灵感,主要也是因为安邸是中文的……
喜欢《家园》丰富多样的选题,每期专题贴近大众生活★■★★,一点也不高冷■★◆◆■◆,比如今年的新刊《在自然里撒点野》。它还有个特点就是过期不过时,一些往刊现在读来也非常有收获,比如《黑胶留声》《本土有的读》《手艺新生》《老有所乐》等★★★■。并且,它虽然是一本福建城市生活杂志,却一直同时吸引着许多其他城市的读者想要去阅读★★。
如果你是个相对爱看书或者对杂志颇有兴趣的人,那在我的视野里无论是哪本杂志只要能汲取到令我愉悦的养分或者能量哪怕是微光,我都会持之以恒的关注它。1999 年的《IDEAT 理想家》不仅展现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畅想,更代表每位读者都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在我看来《IDEAT 理想家》是众多空间建筑师、独立艺术家表达自己艺术语言的地方,作为独立策展人的我来说,它也给了我很多对于空间的幻想和审美元素。
在电子屏幕上的视像完全拿取掉印刷品所代表的权威性之前,没有人想象过人类会对实体的定期出版物产生倦怠。
当然我更喜欢偶尔夹在《艺术世界》别册《零食》■★■◆★,小小的一本册子里你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畅想各种不存在和可疑的东西;生活是正餐,艺术是零食。好好生活,就像每天在兜里放块零食。
这本杂志主要讲穿搭,当然我也会去关注其中的妆容,说老实话★■,就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而且每一期都会专门写上某个单品的穿搭◆◆,妆容也是随之变化■★★◆,这些都是我们日常都能用到的,有时候照着挪用起来也挺有效果。
谈不上有多刚需或者有多喜欢,其实这么多年只买了几本,今年买的一本是因为关注的博主的家上了杂志。而且坦白说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之后◆★■■★,杂志反而在设计质感和先锋性上不见得多有优势了。在线上资讯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生活方式★★★■◆■、室内设计◆■◆、时尚、旅行等等都不一定需要通过实体杂志来了解和感受■★,未来购买杂志的频率可能会越来越低,应该会买《wallpaper》、《cereal》之类的◆★◆◆◆■。看不看是另一回事★■■■◆,主要是摆着好看。毕竟开头就说了■★,我比较肤浅,杂志可能会作为室内风格和设计语言的呈现要素■★◆★■,好看就行了。
作为读者,我希望永远能有买到一本精致而厚重的纸刊并收藏的快乐。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多元化发展,以质量★■■★◆、能够(值得)留存的信息内容长久存在,兴茂发展◆■◆■◆。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除了之前提到的几本杂志外★◆★◆★,各类时尚杂志,我也很喜欢★■★,这与我十年前海外奢侈品集团的工作经历有关■◆◆,从 press office 的实习生开始,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办公桌上成堆的杂志进行标记,从时尚杂志★■◆、家居艺术到明星八卦小刊,比如要从 VOGUE 意大利版、西班牙版、日本版、美国版★★◆、中国版中找到同一个品牌的信息■■,竞品广告、专题、产品露出、甚至竞开业信息的豆腐块都不能放过。杂志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跨进了一个行业★■★,触碰到杂志编辑不同与其它的“讲究”,了解了地域与文化的区别。
英国《Intellect 先锋艺术期刊》是 Intellect Press 出版的期刊★★◆◆■■,包括视觉艺术、当代艺术等众多领域内容都有广泛的涵盖★★★★■◆,对艺术产业给予了丰富的学术内容,对艺术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在这个期刊中找到自己的领域和偏爱。小时候总是不被允许离书刊太“近”,但我一直沉迷每一页书刊另一端的世界,感觉这些图片、图形、色彩和文字背后,似乎隐匿这、着巨大的不可知空间■■◆■■◆,与我而言实体杂志是重要的。杂志依赖我们★■■,审美元素依赖我们,我也依赖她们,期待未来的实体杂志和图书行业能够真的以平面为媒介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当代艺术◆★◆■◆■。
《Apartamento》是一本来自西班牙的杂志◆■★■★■,它是由一位平面设计师、一位摄影师★■■、一位出版人共同创立的关于室内设计的杂志■◆◆★。它的精神就是“不要去装饰你的生活,而是真正地去过上生活◆◆”★★◆★■■,它和传统的室内设计的杂志非常不同,无论是在选题上,产品的选择上,整体的摄影风格上都很特别。它比较贴近我们的日常,有生活的气息,也很有自己的个性。它们所报道和关注的对象不是关于室内设计的圈内人士,也不是一些大明星,而是着眼于一些时下的创作者,和他们的家,这可以让人很直观的感受到主人的性格和价值观。
至今还在看杂志还有《水象》和《te》。《水象》创立于 2017 年,时间没有很久,但是近年来坚持聚集全球的文化创造者■◆■■◆,分享创意和可持续的生活。关注当代人和自然的关系★★■◆◆。
《艺术世界》可能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当代艺术杂志了吧◆■◆★,因为学校是《艺术世界》的协办,所以整个大学期间宿舍里都能每期收到免费赠阅的期刊,当然这本杂志现在已经由期刊出版转型为图书出版,官方的话是★■■◆★“探索新时代艺术出版的新可能”,我们都知道不过是实体出版行业太难了,尤其是小众的艺术期刊很难维系下去■◆■★,即便这种有高校★★、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和知名出版社背书的好读物。
因为渠道的缘故,所以我看的日系杂志多是线上浏览★◆■,行业也是一个极大因素,我通常会看到的文字内容其实不多,都是需要更加直观的图片展现★◆,这一点线上浏览无论是从购置成本还是时间成本都有很大优势,国内的那些时尚杂志,基本在出差的机场,酒店都能翻阅,也就没有自己订阅■◆,当然也很想支持纸质书,书店里看到喜欢的杂志书籍还是会入手的★◆★◆◆■。
我们这代人◆■,生活于一个「切换」的年代,既拥有过去,也张望未来★◆■。大部分心怀感触的动机都来自于两者兼得。
《homeland 家园》我一直都在看,它创办于 2005 年,2009 年开始转向记录福建本土文化◆■◆★★,编辑们走街串巷挖掘当地的历史和民俗■◆★,以及当下可借鉴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会报道其他关注本土文化的组织机构。
一直看的杂志有《水象》(国内独立杂志)■★■★■■、《GO OUT》、《apartamento》等等。《水象 Be Water Journal》是国内目前年轻的独立杂志。他们会分享聚集全球的文化创造者,分享创意和可持续的生活■◆■★◆。目前他们做了三期◆■★,新的一期「自然而然」,内容是在关注当代人和自然的关系。
在众多杂志里,个人印象比较深的是 Magazine House 旗下的《Casa BRUTUS》和《Premium》,这两本杂志全年的选题基本涵盖了生活美学的方方面面,从相对专业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到日常生活中厨房道具,咖啡器物■◆,花艺等等,能提醒人们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瞬间。
然而,如果时代划了一条分界线◆■◆,总有人会选择站在分界线更靠近过去的一侧,因为他们真的不在乎实体杂志不能靠鼠标点击就能放大缩小图片,也不在乎咖啡渍把某几页纸张作废掉,况且现在说实体印刷物的消亡远远为时尚早◆◆■。
“科学来自于哲学★■◆★◆★,哲学来自于神学■◆◆★■■,但终究来自于人的感觉。”毕竟科技只是工具★◆,人类才是永恒的主题。生存还是毁灭◆★★◆■?这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之为人的定义,所以《IDEAT 理想家》的艺术不脱离人类语言,再抽象的艺术形式,都赋予人更好的生活。
《GO OUT》是被日本人誉为■■◆“户外圣经■◆★◆■”的专注于户外运动和生活的一本杂志,是户外爱好者的天堂,里面有关于户外的产品介绍和推荐,做得很细致,种类很丰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关于户外文化上的分享,像是音乐节、露营活动等等。《GO OUT》披着户外的衣壳◆■★◆◆,其实内核也是一本关于生活方式的杂志。
作为一名化妆师,每天抽时间看看时尚杂志好像也很有必要■★◆◆,除了国内杂志外,很多时候我都选择看看日系杂志■◆◆★★,因为同是亚洲人,日系的杂志比较与欧美的更有参考价值和实用价值,每本杂志都有自己主打的风格,就像《Fudge》,它的风格非常固定,慢慢地大家都知道◆■★■■■“Fudge 风★★”了★◆◆。主打基础休闲,风格偏向中性俏皮,将街头潮流和休闲元素完美融合在一起。
店里基本每期上架的新杂志都会看,有些是资讯类■■,有些偏向某种专辑主题,每本刊物都有他所针对的人群受众,通过杂志的不同选题内容也是很好的去了解顾客的一种方式。
《te》是一本关于当代艺术与文化人类学的年刊,委托来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探讨地域之间的动态文化景观,包括地方社群的文化★◆★、语言◆★■★、思想在当下不断更迭的状态,以及个体叙事如何因社会环境和地缘政治的发展而变动。这两本是我非常喜欢的年刊杂志,因为我比较喜欢关注自然环境以及小社群的文化发展,而这两本年刊所征集的资料★■■、采访和文章让我了解到许多之前没有关注到的问题◆◆◆■,并且深受启发。
《FOAM》和《Artform》这两本都很喜欢。《FOAM》是一个国际摄影组织,展示和支持摄影这个媒介的所有方面:从新兴艺术家到知名摄影师。凭借其在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馆空间■■■★◆、《FOAM》杂志■■、Talent计划和越来越多的全球合作,可以说《FOAM》是发现和发展当代摄影的一盏明灯,这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摄影家◆◆■★★,具备国际视野,色彩校样精细,视觉设计舒适。
我觉得整个行业里大家的创作热情还是很高涨,但实体书和印刷出版行业整体会越来越难◆★,这也很考验个人和团队的职业能力,大家也需要不断的进步深耕文化内容■◆★◆,只有创作好的形式和内容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吧■★◆。
ICICLE SPACE 有一个角落★■★,罗马斗兽场一般的圆形书架整齐的陈列了一些杂志,每次都会忍不住驻足翻看一下(不是在做广告),我一直觉得实体杂志特别重要,因为它能在严肃文化与通俗文化之间缓冲,同时触摸到这个世界的有趣,怪诞和复杂。即使是已经过期的杂志,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它去艺术化地记录我们所处时代的温度◆◆★◆■,比如我们曾经举办过的一场活动,杂志盲盒★◆◆■。我们将过刊杂志设置成三类盲盒:“重返己亥年◆★★◆■”(2019 年的杂志), “早 A 晚 C◆◆★”(生活类杂志)和 “我的理想型男友■◆”(男士穿搭,户外类杂志)来进行推广,反响很不错★★■★◆◆,也很开心大家借由活动又重新关注到杂志,也是我们对实体杂志活动的一次尝试。另外,很喜欢的是与杂志相处时静谧的时光,是由杂志阅读带来的生活态度。